2019年2月,著名肿瘤学专家楼钦元因罹患“非小细胞肺癌”不幸去世。人们常说“医者难自医”,作为癌症领域的权威专家,楼钦元最终却也未能逃脱癌症的侵袭,这无疑让人感慨万千,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惋惜与唏嘘。
据资料显示,楼钦元先生平日里生活作息规律,饮食健康,而且作为肿瘤学专家,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着极为严格的自律。许多人在得知他患癌的消息后,都难以置信——一个对抗癌症有着深入研究的人,怎么会被癌症击倒?难道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吗?
其实,癌症的诱因极其复杂,发病机制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举例来说,白人群体中皮肤癌的发病率较高,而在亚洲黄种人中相对较少,这是因为白人更喜欢日光浴。适度晒太阳有利健康,但过度频繁的日晒,特别是强烈紫外线照射,会极大地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展开剩余82%肺癌患者通常有几类高风险群体:一是长期吸烟者,二是生活在有烟雾环境中频繁吸入二手烟的人,三是在有害物质浓度较高的特殊工作环境中,如矿业或化工行业,长期吸入粉尘或毒气导致尘肺及肺癌。而胃癌、食道癌患者则多因不良饮食习惯,如偏爱过烫食物及高脂高盐的垃圾食品所致。血液系统的癌症患者,部分病例是由于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环境。此外,乳腺癌、甲状腺癌等类型的癌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环境或生活习惯相关因素。
归根结底,癌症的外部诱因往往与个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但最关键且难以忽视的成因还是遗传因素。许多癌症与体内细胞的基因突变密不可分,也就是说,遗传基因变异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基础。
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疾病,但它并非简单的遗传病。换句话说,如果家族中有癌症患者,后代携带基因变异的风险会明显升高,某些人天生携带家族遗传的基因突变,因而患癌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不仅是癌症,像糖尿病、家族性心脏病、遗传性偏头痛等疾病也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癌症的形成除了外界环境因素,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才是最让人难以防范的隐患。
人体内的细胞分裂和DNA复制是持续进行的过程,大多数基因突变对身体影响不大,但在某些特殊刺激下,部分基因发生异常变异,便可能引发癌症的产生。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患者即便不抽烟、不饮酒,作息规律、饮食健康,却依然患上癌症。这类患者的癌症更可能源于遗传基因的突变,而非外部环境刺激。
了解了癌症的各种诱发因素后,我们再回头审视楼钦元先生的病情,很可能是一场无情的命运之戏。
楼钦元于1980年代初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随后赴美深造,专注于癌症研究。他将毕生心血投入癌症病理学领域,尤其在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即使在身体开始出现不适之前,楼钦元仍坚持回国任教,贡献学识与经验。2017年某日,他出现了类似感冒的早期症状,轻微咳嗽不以为意,以为休息几日便可恢复,然而咳嗽却日渐加重,且持续了数月。除咳嗽外无明显症状,楼钦元因此未及时就医。
家人对他的身体状况十分担忧,反复劝说他体检,最终他才勉强赴医院检查。医生在看到肺部影像后表情凝重,叹息道:“楼老师,您怎么这么晚才来?”确诊为肺癌晚期,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接下来的两年里,楼钦元辗转于中美之间,积极接受治疗。由于病情已经进入晚期,许多疗法效果有限,最终他在坚持抗癌两年后,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这段抗癌历程,楼钦元先生悉数记录下来,临终前反复提醒世人:务必重视身体发出的警告,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通过楼钦元的经历,我们看到,癌症到来前身体往往会发出信号,但这些预警多表现为轻微且模糊的症状,容易被忽视。正如他的早期咳嗽,既不剧烈也未严重影响生活,普通人很难引起重视。
因此,鉴于大多数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定期体检和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终将攻克癌症这一人类顽疾。
(文章内容参考自澎湃新闻《72岁肿瘤专家患癌,抗癌一年离世,他临终前的2个后悔》)
发布于:天津市出彩速配-配资股票-配资平台排名一览表-普通人怎么加杠杆买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