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安的荔枝》电影正在热映,那就蹭蹭热点,写写剧中的人物,这篇文章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唐玄宗最信任的宦官高力士。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当时叫做岭南地区。他本出身于官宦世家,其曾祖父冯盎在隋末唐初时期,是岭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冯盎拥有部落民众十万余家,占据着岭南广袤的土地,隋朝时期受封为高州刺史。唐朝建立后,冯盎以岭南20州归顺唐朝,被李渊任命为高州总管,封越国公,其祖父冯智戴也曾任潘州刺史,其家族在岭南地区可谓显赫一时。
然而,冯家在冯元一他爹这一代就家道中落了。更不幸的是在冯元一年幼时,岭南地区发生了动荡,他的父亲冯君衡因受流人谋反案牵连,冯家惨遭灭门之祸。年幼的冯元一在这场变故中幸运地逃过一死,但却惨遭阉割,随后年幼的他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送入宫中,因他聪慧机敏,年幼仪美,所以被武则天留在身边伺候,但后来却因为他犯了小错,而赶走了。宦官高延福见他可怜,便收为养子,继续留在宫中当差。
展开剩余79%冯元一自幼天资聪明,适应能力强,办事认真踏实,很快在宫中站稳脚跟。不久后,他就重新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再后来他就被派到还是藩王的李隆基府里听差,从此开启了他飞黄腾达的人生之路。
在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当时的韦后和安乐公主妄图效仿武则天,掌控朝政。在这关键时刻,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 “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成功夺回政权,拥立其父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在这场政变中,冯元一表现出色,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得到了李隆基的高度信任和赏识。政变成功后,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冯元一也随之进入东宫,成为李隆基的心腹,李隆基赐给他新名 “高力士”。
李隆基即位后,唐朝进入了开元盛世,国家繁荣昌盛,政治清明。高力士也随着李隆基地位的稳固,权势不断上升,成为了宫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先后被授予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等重要官职,掌管宫廷内部事务;而且当时天下所有上奏文表,都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再转呈给唐玄宗,一些小事高力士便自行裁决,他权力之大,在宦官群体中前所未有。
当时,唐玄宗对他极为信任,甚至曾说:“力士当上,我寝则稳。”。高力士当时可以说是炙手可热,比如后来的唐肃宗还是太子的时候,称呼高力士为二兄,诸王公主皆称呼他“阿翁”,驸马们称他为“爷”,其他想要攀附高力士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不乏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这类大官。
虽然高力士在宫廷中虽然权势滔天,但他为人正直,从不滥用职权。他对待朝中大臣,以礼相待,从不以势压人。许多大臣都对他敬重有加,将他视为值得信赖的朋友。他还善于调解宫廷内部的矛盾,在唐玄宗与后宫嫔妃、皇子之间,起到了很好的调和作用。
天宝年间,唐玄宗逐渐沉迷于温柔乡中,怠于政事,又重用杨国忠这种奸臣,导致朝廷乌烟瘴气。当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的安禄山势力逐渐膨胀时,高力士敏锐地察觉到了潜在的危机,向唐玄宗进谏,希望他能够采取措施加以制衡。但可惜的是,唐玄宗对高力士的谏言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未采取行动。
公元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逼近长安。唐玄宗惊慌失措,带着杨贵妃、高力士等一行人仓皇出逃。
在马嵬坡,军队发生哗变,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面对将士们的逼迫,唐玄宗陷入了痛苦的抉择。高力士深知,如果不处死杨贵妃,军队很可能会发生更大的变故,危及唐玄宗的生命安全。无奈之下,他只能含泪劝说唐玄宗赐死杨贵妃。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痛欲绝,高力士也只能在一旁默默陪伴,给予他安慰。
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他遥尊唐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不久将李隆基迎接回长安。高力士因护驾有功,唐肃宗将他加官开府仪同三司,并赐给五百封户。
此后,高力士因得罪了李辅国等新贵势力,被诬陷流放黔中道。在流放途中,高力士始终心系唐玄宗,他常常望着长安的方向,默默祈祷唐玄宗能够平安,足见他对唐玄宗的忠心。
当高力士行至巫州,他见其地荠菜多而人不食,感伤不已,于是写下了《感巫州荠菜》这首诗: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高力士感叹自己曾在宫中受到众人的追捧和敬仰,但一旦流放到这偏远的巫州就无人问津了。尽管如此,但他的气节也始终没有改变,他始终保持着对唐玄宗的忠诚。
宝应元年,唐肃宗李亨去世,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唐代宗下旨赦免高力士,允许他返回长安。当高力士得知这个消息时,激动得老泪纵横。他日夜兼程,赶回长安,满心期待着能再次见到唐玄宗。然而,途中他却得知唐玄宗已经去世的噩耗。高力士悲痛欲绝,面朝唐玄宗陵墓的方向,放声大哭,最终因悲伤过度,吐血而死。
高力士死后,唐代宗念其一生对唐玄宗的忠诚,有功于先朝,追封扬州大都督之职,并下令将他陪葬于唐玄宗的泰陵。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发布于:福建省出彩速配-配资股票-配资平台排名一览表-普通人怎么加杠杆买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