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特朗普就任第二任期总统后,他始终将注意力聚焦于稀土等战略关键矿产。从公开表示"不排除动用经济或军事手段获取格陵兰岛控制权",到推动与乌克兰签署稀土资源开发协议,再到出台系列政策大力扩张美国本土关键矿物生产规模,这一系列举措均凸显出特朗普政府对稀土等战略资源的高度重视与迫切需求。
而稀土这种关键战略资源的“王牌”,恰恰就握在中国手中。
4月开始,特朗普政府向全球发起“对等关税”,对中国加税甚至达到145%,我国一招“稀土管制”精准打击美国军工复合体,效果比较明显。
本以为中国已掌控了美国矿产资源的关键命脉,然而规则往往存在可钻的空子。美国在稀土问题上长时间按兵不动,这或许就暗示着,他们其实早已有了应对的缓兵之策。
近期,国际媒体纷纷聚焦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美国企业正通过多种途径,巧妙规避中国的管制措施,从第三国间接获取大量关键矿产资源。令人震惊的是,在短短数月之内,美国企业便利用第三国的转运渠道,堂而皇之地将3834吨中国氧化锑运抵其国内港口。
此类行为无疑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那么,这个充当矿产转卖角色的第三国究竟是谁?我们又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封堵这一漏洞呢?这些问题仍需我们进一步努力。
据路透社7月9日消息,中国自去年12月起就已禁止向美国出口锑、镓、锗等关键元素,这些元素在军事技术和芯片制造领域不可或缺。
然而,中国海关的同期数据显示,大量锑通过泰国和墨西哥流入美国,且有中国公司参与其中,而泰国和墨西哥本身并不具备锑矿开采能力。行业专家分析指出,这是一种转运操作,中国公司“在规避相关规定上展现出极大‘创造力’”。
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国的一些矿产企业会先把锑制品运输至泰国或者墨西哥,在当地完成简单的分装或是贴标操作后,这些商品就摇身一变,以“泰国制造”或者“墨西哥制造”的名义进入美国市场。墨西哥新莱昂州工业协会的一份内部简报指出,在2025年上半年,当地有37家贸易商突然新增了针对中国矿产的转运业务,而这些业务的背后实际控制方均为中资离岸公司。
这一行业展现出的“创新”能力远超监管部门的预料,而这也恰好能够解释中国海关出现的一些异常数据情况。
根据美国海关公布的数据,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这段时间里,美国自泰国与墨西哥两国进口的氧化锑总量达3834吨,这一进口量几乎超过了过去三年进口量的总和。
而根据中国5月份公布的海关数据,泰国与墨西哥在今年成功跻身中国此类元素出口市场的前三名,而前年它们还未能进入前十之列。
美国借助第三国转运的方式,得以较为稳定地获取中国的关键矿产资源,这使得中国实施禁运举措所具备的战略威慑作用被极大地降低了。原因在于,这种通过第三国转运的模式,很难做到全面且有效的遏制。
一旦美国能够从第三国顺利获取大量原本属于中国的关键矿产,那么中国出口禁令所能产生的效果就会被削弱。与此同时,美国还成功地将相关成本转嫁到了中国产业链上。部分中国矿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参与到这种转运活动当中,客观上反而助力美国构建起了“去中国化”的供应链体系。
然而,既然美国采取了这样的行动,我们同样有能力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在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的背景下,部分中国外贸企业选择经由东南亚等第三方国家向美国出口商品。当前,美国正加大对这种通过东南亚转运中国商品行为的打压力度。不久前,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越南方面同意对转运商品加征40%的关税。这一举措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参考,未来若掌握关键矿产经第三国转运至美国的确凿证据,中方同样可考虑采取类似措施,以捍卫国家利益。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战无真正的赢家,但任由贸易漏洞存在的一方,必将陷入被动局面。
出彩速配-配资股票-配资平台排名一览表-普通人怎么加杠杆买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